+-
江苏省基督教第二届“基督教中国化”神学研讨会于南京举行
1/ 1
江苏省基督教两会“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现场(图:) 江苏省基督教两会“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现场(图:)

8月25日—26日,由江苏省基督教两会、江苏神学院主办的第二届“基督教中国化”神学研讨会于南京举行,主要围绕“国法与教规”、“教会管理”、“教会礼仪建设”、“教会人才建设”、“基督徒妇女”、“教会公益事业”、“中国传统文化”和“城镇化进程”八个方面与基督教中国化的关系进行探讨。

江苏省基督教两会主席兼江苏神学院院长张克运牧师表示,当前,“基督教中国化”的议题越来越得到教内外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教牧同工认真参与,而基督教中国化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积淀、组织更加广泛的研讨。本次研讨会也是对今后教会建设的又一次集中讨论,希望通过不断研讨来使基督教中国化这个老命题、新课题在新形势、新环境下能够求解。

有人认为“基督教中国化就是使基督教在中国体现为中国基督教”,对此,张牧师说,“基督教在中国”与“体现为中国基督教”两句话分别体现了普世性及处境化的特征,两者并不冲突,普世教会有处境化的形态,处境化教会又反过来彰显和丰富普世性内涵。因此,“基督教中国化”并不是否定普世性,而是强调教会对处境福音的责任,以赢得民众对“中国基督教”的普遍认同。中国基督教不仅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和体现,也需要社会和民众的认同。“基督教认同处境社会与社会认同基督教是一个互动的关系,既需要基督教努力调整自我、认同处境中的政治、文化等,也需要社会客观、友善地认同基督教。良性的互动有利于推动基督教中国化进行,有利于基督教的主动自觉。”

张牧师还认为,关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不是基督教征服中国文化的问题,不是所谓文化冲突的问题,而是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融合的问题,基督教应该处理好自身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两者可以互相补充。另外,对于基督教中国化的思考,是在中国作为大国崛起的背景下来进行的,而教会在构建时需要考虑这个背景,并要为普世教会作出贡献。并且,教会仍处于成长阶段,量质平衡、远近兼顾、教内外和谐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基督徒在传讲福音时要更加理性、主动。

若从反面来理解“基督教中国化”,张牧师说,它不是泛政治化、不是唯中国论、不是简单的去西方化,要取其精华、去其槽粕,不是丢弃基督教的普世价值,更不是简单地把教堂的十字架拿下来,说“这就是中国化”。基督教中国化的实现,要以神学思想建设为途径,以文化适应为基础,以教会建设为标志,以服务社会为重点,以信仰的实现形式为表达的载体,教会对于基督教中国化的广泛关注唤起了教会的责任、使命意识。

江苏省宗教局副局长顾传勇作了主旨演讲,对于基督教中国化,他从中国的基督教要和执政党同心同“道”、与中国文化相融相通、与国法和顺、加强自身形象、让教堂建筑更和美、办好宗教院校、公益慈善事工丰富多彩、让中国教会在普世基督教界有更高形象八个方面,对基督教界提出了要求。“基督教中国化是一项伟大的事工,其核心是让中国的基督徒见证上帝在中国,而且让人看见上帝在祝福中国。”顾局长说。

主要论点

此次研讨会共分四个阶段,共有19位教内外人士围绕“基督教中国化”这个主题进行演讲。兰州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张志鹏教授以《市场化与法治化:“基督教中国化”的核心内涵》为题,谈论了基督教为什么要中国化、哪一个中国和如何“化”三个问题。张教授首先引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段琦教授的话,指出“在实践层面,特别是基层教会应该说已经实现中国化了”,之所以继续提出和推动“基督教中国化”,在张教授看来,基督教有必要与今天的中国相适应相结合,实现结合。“准确地说,现在提出的‘基督教中国化’就是‘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基督教与当代中国的结合和融化。”那基督教如何“化”在当今12个核心价值观所规定的中国之中呢?张教授认为,最主要的是基督教要投身于中国市场化和法治化的伟大变革实践中,在神学思想和社会服务两方面来创新和融化。

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徐以骅教授则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来谈中国基督教会的“两个中国化”。徐教授分析中国教会历史得出,在20世纪初到50年代的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基督宗教在较大程度上与中国人民和社会进步事业相结合,曾先后发生过三次,分别为:辛亥革命前后,当时的革命组织中有不少基督徒;抗日战争期间,基督教会与中国人民的进步(抗战)事业发生了更加全面和整体性的结合;20世纪50年代初,“三自爱国运动”兴起,使教会在组织机构和经济上在中国自主自办自养的基础上得以重建。徐还认为,中国基督教会有两个“中国化”,第一个主权层面的“中国化”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三自爱国运动”中已经完成,在教会管理权上已经摘掉了“洋教”的帽子;而在教会神学、文化、礼仪方面的第二个“中国化”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教会仍需在这方面努力,实现神学思想和教规上的独立自主,并为普世教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江苏神学院副院长张克全牧师以《道成肉身与教会建设——以教会组织建设为中心》为题,认为中国基督徒要见证“道成肉身”的主,就应该尊重所处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尊重所要服务的人群,作他们的谦卑仆人,抑制和放弃任何享受“治外法权”式的自我中心冲动,走认同人民、认同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道路。在这一条道路上,教会组织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乃是中国教会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仆人和管家。

基督教有开展社会服务事工的天然基因,本着“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精神,爱德基金会从1985年成立以来,成为基督徒参与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的一个新途径。江苏省基督教两会会长、爱德基金会秘书长丘仲辉以《非以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基督教中国化的服侍之路》为题,谈到了基督教参与社会服务的重要性,认为它是基督教中国化的一条极其重要和不可或缺的途径,也是福音在这个时代对于教会的要求。丘秘书长总结了爱德基金会的实践经验,认为不论“爱”和“德”,都不能停留在语言和思想上,需要具化,需要外在的行动来实践,以行证信,活出基督。

此次研讨会是江苏省基督教两会举行的第二届“基督教中国化”神学研讨会,江苏省基督教两会全体人员,江苏神学院、金陵协和神学院教师,江苏省委统战部和宗教局、市宗教局相关领导,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内研究基督教的专家学者,江苏省内13个地市教会负责同工、江西省弟兄教会代表近150人参加了研讨会。另外,会议期间,数位地方教会同工闻讯,还赶来听取论文交流报告,可见教牧同工们对于“基督教中国化”的关注。

第一届研讨会于去年8月举行,主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身份建立——当代中国基督教会成长之路;形象塑造——基督教会与当代中国社会;历史认同——基督教与中国近现代历史;价值讨论——基督教与中国梦。据主办方介绍,江苏教会当时是继中国基督教两会之后第一个举办“基督教中国化”主题研讨会的地方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