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儿之心的12大表现

在这个末世上,由于到处是破裂的家庭,孤儿的灵在这个世代非常普遍,不仅为世俗世界,也为基督信仰制造了许多问题。尤其是中国的八零后,是被孤儿之灵捆绑最为严重的一代人,当然,其它年代的人也或多或少被捆绑,但八零后最为严重。我们不要误解孤儿的灵,孤儿的灵不是邪灵,而是一种人心灵里像是孤儿一般的错误状态,这是一种可以被魔鬼和邪灵大大使用的状态,魔鬼利用孤儿的心来捆绑信徒和非信徒,与孤儿的灵相似的还有奴仆的心。虽然孤儿的灵非常强大的,但神更强大,天父的爱可以治愈任何孤儿的心,带他们回到天家!



在我们能够活出除去恐惧的生活之前,必须先处理孤儿的心。每个人生来即有一颗孤儿的心,拒绝父母亲的权柄,凡事寻求独立自主。亚当与夏娃是惟一生来没有孤儿的心的人类,他们从一开始便拥有儿子的心,然而最终他们选择离开神并走自己的道路,把儿子的心换成孤儿的心。亚当与夏娃的堕落,使孤儿的心世世代代延续下去,从而成为全人类与生倶来的遗传。


因此,我们追求的不是恢复天父儿子的身分;从未拥有的事物,是无法重新取回的。确切地说,我们追求的是进入天父无条件的爱的拥抱,领受儿子的心,并以之取代孤儿的心。我花了许多年才明白这个真理。我在1980年彻底重生得救,1984年被圣灵彻底充满,但是往后多年却仍带着孤儿的心活着。我在父母亲酗酒与情绪暴力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因为父母亲带着孤儿的心,不知道如何表达爱,所以我从未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儿子,也因为不知道如何成为一个儿子,所以不知道如何成为一位好父亲,结果自己的家人也吃了许多年的苦。

如果抱着孤儿的心,任何地方都不会感受到家的感觉。你会害怕付出信任,害怕被拒绝,害怕敞开心房接受爱。除非能够领受爱,否则无法无条件地表达爱,甚至是对自己的家人。你可以重生得救,每个礼拜上教会,什一奉献,热切研读圣经,做所有基督徒该做的“事情”,却仍然抱着孤儿的心。得救不表示会自然而然拥有安全感、感觉被爱、感觉被接纳成为神的儿子或女儿,这是两回事。基督里的新生使你成为神的儿子或女儿,但不表示将自然而然经历与父神完全且个人的爱的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特会中教导时,一而再、再而三有人来到我面前坦承:“我就是搞不懂。参加了数十场特会,听过了天父的心的教导,花了无数小时咨询祷告渴望得医治与释放,但是在与人交往的关系中,仍旧无法除去惧怕与不安全感。”我有好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该对他们说些什么,因为我自己也卡在相同的问题——我仍旧带着一颗孤儿的心。
受压制的坚固营垒

若未加以处理,孤儿的心可能会发展成受压制的坚固营垒,习惯性的思维结构或思想营垒太过根深蒂固,以致只有深切经历到父神爱的启示,才能够破除营垒。

我的女儿莎拉从出生到五岁以前都在学习信任我的爱,她与生俱来那颗孤儿儿的心慢慢被取代。如先前所说,你无法逐出孤儿的心。孤儿的心让人有无家可归的感觉。孤儿的心必须被取代,而惟一的方法是认识一位慈爱的父亲,而孤儿必须选择把自己的心降服于那份爱。理想的状况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孩提时,透过父母亲慈爱的榜样经历这段过程,可是没有父母亲是完美的,那该怎么办呢?如果你奔向父母亲寻求爱、安慰和肯定,如同五岁的莎拉在游艇上对我所做的,结果只觉得被伤害或被拒绝,会发生什么事呢?对孩子(或大人)而言,感觉上的拒绝与蓄意的拒绝具有同样的杀伤力。如果没有得医治或不去处理,这个伤害会在孤儿的心里展开十二阶段的发展,最终成为受压制的坚固营垒,足以长久挟制一个人的情绪,使人无法培养健康、充满爱与关怀的人际关系。


1.我们开始聚焦在父母权柄中的错误。我并非蓄意伤害莎拉,我的反应是本能防御机制,但是莎拉五岁的心却理解成拒绝,从那天起,我在她眼中不是一位不会犯错的美好父亲。莎拉天真无邪地对我敞开心房,感到受伤并被抛在一边,所以从那天起开始关上心门。不管我之后做身什么,或者我们的关系如何,她某一部分的心是对我关闭的,因为心里面有股失望,因为曾经敞开双臂来到我身边却被我拒绝。莎拉封闭她的心,是一种防止再次受伤的自我防御机制。

在与家人的关系里,我们会显露出真实的个性。我们可以在全世界的人面前戴上面具,然而,家却是拿下面具的地方。即使身为孩子,我们也会察觉父母亲的错误,看到他们错误地呈现天父的爱,认识到失望、不守承诺、言行不一,而这些缺点会在我们眼里日益突显,导致我们发展出下一阶段。

2.我们以失望、沮丧、悲痛、拒绝,来接受父母亲的错误。莎拉将我一时的本能防御反应解读为我拒绝她。无论是面对孩子、配偶、同事或教会弟兄姊妹,我们有多少时候会因为自己的防御机制反应而把人丟到一边?我们不是故意的,但事情就是发生了。没有父母亲会故意伤害自己的孩子,故意错误地展现神的爱,但我们只能将自己接收到的给予他人。若我从未有过儿子的感受,又如何成为一位父亲呢?

尽管我有一位父亲,但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更像奴隶而非儿子。没有养育,没有温柔,没有温暧,没有情感,没有安慰,没有保护。因为感觉像奴仆般成长,便会用同样的方法对待孩子。我只能将自己所接收到给予孩子,而孩子因此感到受伤与被拒绝,难道是意料之外的事吗?因为没有把握付出信任,所以进人第三个阶段。

3.我们对父母的权柄失去基本的信任。一旦因为父母西感到失望、被拒绝、受伤,我们会将内心的某个部分隔离起来,避免再次受到伤害。我们会筑起一道墙,并失去某种程度的基本信任。信任与基本信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我不小心在经过你的时候,用我十五号大的鞋踩到你的脚,并说:“喔,真抱歉,请原谅我。”或许你仍然会相信我这个人,但下次我走近你的时候,你会确保自己把脚收好,才不会被踩到。你信任我这个人,但因为过去我加诸于你的痛苦经验,你会害怕相同的伤害再次发生,所以收回一部分的你——从前受伤的那一部分,因为你已经失去了某种程度的基本信任。

这就是莎拉的状况。莎拉仍然信任身为父亲的我会爱她、照顾她、供应她所需,莎拉在表面关系、“安全”的谈话等方面信任我,至于亲密关系和更深层的交流,则不再信任我。因为我在这方面深深伤害过她,她的心与深层感情不再信任我。

基本信任多讨论的,不是是否有相信或信任他人的能力,而是是否能够对他人敞开心房,尤其在认为对方的动机和意图值得怀疑的时候。 基本信任是愿意冒险表现真我、让自己变得脆弱的能力,是即使会受伤却仍敞开而非关上心房的能力。

基本信任的核心在于你和神之间的关系。基本信任是能够超越他人的软弱,在当下接受神的一致触摸,绝不逃跑;是即使与你亲近人错误地展现天父的爱,仍然回到神慈爱的怀抱并进入神儿子的身分。基本信任是披戴基督的心——和的心——进入天父的安息,将所有挂虑卸给祂。失去基本信任会导致受压制的第四个阶段。

4.我们开始害怕领受他人的爱、安慰与劝诫。一旦失去基本信任,我们会因为害怕自己变得脆弱而难以接受他人,所以当无可避免的危机发生时,会因为不相信任何人,或者认为没有人会来安慰我们,而出现隐忍下来、自己处理好一切的外在反应。你会因为孤儿的心而经常感到孤单,尤其在身处人群中或危机时。

5.我们的心逐渐封闭起来。一旦我们关上心门拒绝领受爱,我们的心也会拒亲密关系(拒绝让别人走进内心世界)。我们的心会退缩封闭,将自己与一切外界事物隔离,只接受最肤浅或不健康的情感依附。亲密关系从此消失。

6.我们呈现出独立自主的态度。封闭孤立的心会表现出一种“凡事都得自己动手来”的态度。不安全感与恐惧,使我们如心不再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在我们的文化里,独立自主往往是一种珍贵的特质,然而,尽管在政治或商业领域看似重要而且有益处,但在人际关系、家庭、群体中却是致命的危险。而且可能会因为无法将所有挂虑交托给神,而产生心神不宁与各种疾病。自己扛起一切,会导致下一阶段的产生。

7.我们开始掌控人际关系。当我们抱着孤儿的心时,独立与孤立只会带来掌控的问题,可能会表现出烦躁不安或漠不关心,会将自己的人际关系与对话局限在新闻、运动、天气等等“安全”的话题上;害怕信任、害怕被拒绝、害怕亲密关系,让我们无法应付更深入的话题,也无法让任何人亲近我们。

8.我们与人的关系变得肤浅表面。若心是封闭的,健康的人际关系也极难建立。我们下意识地被上述三种惧怕影响,在情感层面与人相敬如宾,而且很少会发觉我们正在对他人做出自己害怕他们会对我们所做的:拒绝。

9.我们发展出不属神的信念,认为没有人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这就是独立自主的危险所在。我们不仅害怕信赖他人,而且觉得没有人重视我们、关心我们。

十二岁的时候,我关上心门,拒绝接受母亲与父亲的爱,结果独立、反抗、掌控、桀骜不驯的态度不但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父母亲。缺乏儿子身分的意识(尊敬、尊重、互相依赖),会带领我们通往第十个阶段。

10.我们开始过着属炅孤儿般的生活 孤儿的心会觉得自己没有父亲心中那块安全、受保护的地方,感受不到爱、珍惜与肯定,没有安全的避风港,没有避难所,没有可安歇之地。除了以自己所做的作为自我身分的认定之外,实在没有任何地方可称之为家。我们认为若想在生命中达到或得到什么,就必须争抢、辩论、奋斗。因为没有可称之为家的地方,所以开始从各种错误的地方寻找爱。

11.我们开始追寻错误的情感。我们抗拒亲朋好友的真实情感于千里之外,开始寻找错误的情感,来代替遗忘在家中或未曾拥有的情感。我们受造是为了爱与家庭,因此若无爱与家庭,便会寻找其他事物作为替代品,即使这些事物是不健康的或具毁灭性的。

将错误情感归类为“七个P”: 情欲(passion)、财富(possession)、地位(position)、表现(performance)、人(people)、环境(place)、权力(power)。 肉体的情欲通常以各种瘾的形式呈现,例如食物、酒精、色情、逃避现实等任何看似能安慰孤独不安的心灵的事物。 有些人会转向财富,认为似乎可从地上的财宝找到内心的安息。 有些人追求地位——人的赞美,为了被接纳而努力让自己被看见,努力赢得他人(特别是能够为我们带来好运的人)的认可。 表现是指你觉得必须再多做些什么,才能找到安息或觉得自己还不错。 人是指你认为某个人或配偶才是一切的答案,而没有让神的爱成为最主要的源头。 环境是指一种不属神的信念,认为“只要我有更好的工作,我就会快乐……只要我搬到其它地方住……只要我能逃离这里……”最后,追寻权力的人渴望掌控自己的人生与命运,不想敞开或表现真实的自己,觉得不需要从任何人获得任何事物,借着掌控情感、他人、环境来确保自己绝不再失望或受伤。 这当然是完全不切实际的。 错误的情感无法带来真正的满足,导致最后第十二个阶段的发生。

12.我们开始每天与受压制的坚固营垒搏斗。孤立自己,不愿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让我们陷入不断从各种事物寻求满足却永远得不到满足的循环。无论从神或从人都无法领受爱、接纳、劝诫,生活成了紧绷、苦毒、不安、挫折的沉重组合,最后可能会引发忧郁症。
恢复天父的心

受压制的生活乃来自于孤儿的心,这几乎是人人都有的普遍经历;即便在基督里借着信心明白罪得赦免与永生真理的基督徒当中,也仅有一小部分的人真实且完全地经历过天父爱的拥抱,而基督徒混乱的婚姻、家庭、人际关系即可显明此一事实。太多基督徒仍被孤儿的心所缠累,结果几乎没有人知道该以儿子的心来取代孤儿的心。

这样的人数还在持续增长。孤儿的心,是这个堕落、罪恶充斥、竞争世界里的普遍现象。这从来不是神对我们的渴望或计画,而祂正在积极改变这个状况。正如圣经所预言,我们这个世代正在见证天父的心逐渐在祂儿女心中得恢复。《玛拉基书》是旧约最后一卷书,在最后带来美好且大能的应许:

“看哪,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免得我来咒诅遍地。”(玛拉基书四章5-6节)

神应许在基督再来的“大而可畏之日”以前,“先知以利亚”会来到。从福音书里耶稣所说的话中,我们知道这应许已在预备主再来的道路的施洗约翰身上成就过一次,然而,这预言同时涵盖了与末世有关的更深层意义。在基督再来之前,以利亚会先出现,但这次不是以人的形像体现,而是以一种恩膏或运动的形式降临。为什么是“以利亚”?以利亚击败耶洗别的先知,帮助推翻滥权的在上位者,后来当以利亚乘火车被接升天的时候,目睹他升天的属灵儿子以利沙呼叫,“我父啊!我父啊!……”(列王纪下二章12节)在玛拉基书里,“以利亚”用来象征为父的恩膏,这恩膏将在末世释放于全地。《玛拉基书》四章6节描述并证实这恩膏的释放将对全地带来什么影响——“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因此,孤儿的心的咒诅将被取代。

直到且除非以利亚来到,这块土地仍旧会活在咒诅之下。而这个咒诅是什么?就是无父的感觉。“缺乏父亲”是我们这个世代的咒诅,远胜过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刻。今天,在没有父亲家中长大的儿童人数远超越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而且还有更多儿童的情况是,即使亲生父亲在家中与他们一起生活,成长时仍缺乏父亲情感上的关心。

做父亲,是我生命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如先前所说,若我未曾有过儿子的感受,又如何成为一位父亲呢?过去,父母亲与我从来没有任何情感上的交流,关系冷淡,而我相信许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直到过去十年之内,领受天父的爱与儿子身分的启示之后,父母亲与我才开始建立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情感连结。

今天,数百万儿童带着无家可归的感觉成长。我所说的“家”,是指一个充满温暖、保护、安慰、安全、认同的地方,一个我们领受命定与目的感、使我们早上想离开床铺的地方。家,是一个生活一塌糊涂时可以跑回去的地方,是一个我们可以得到肯定与鼓励的地方,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什么,而是因为我们拥有儿子或女儿的身分。家,是我们归属的地方,是我们不再汲汲营营、可以进入安息的地方。

不幸的是,对我们许多人来说,这不是我们经历或记忆中的家。某项研究显示,对多数基督徒而言,百务之八十的思想是负面且与仇敌一致的,那“控告弟兄的”对我们说我们没有在何价值、不讨人喜爱,用与神慈爱属性相反的错误思想来喂养我们孤儿的心,好让我们如无家可归般活着,即使我们是君王的孩子。

孤儿的心可存在于一个人、一个教会、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国家之内。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当孤儿的心掌控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时,人会觉得缺乏归属感,会觉得不被接纳,价值感低落,觉得不被尊敬、不被爱,觉得需要借着表现才能得到认同与肯定。

另一方面,在天父心中找到安全感的人,知道自己是被爱的、被接纳的,不是因为他们做了些什么,而是因为他们是神所创造的。他们知道不需要用行动来证明,不需要努力达到所有“好基督徒”该有的严苛要求;他们知道自己是按着自己的本相被爱的。

在末后的日子,在一波更大的灵命更新临到之前,会先对天父的心有更深层的启示,并粉碎今日充斥全地的孤儿的心。这不是救恩的自然产物。若孤儿的心不被天父的爱的启示取代,我们每天都将与压制争战,基督徒亦然。而这就是叶光明(Derrick Prince)的经历。

八十年寻家之路

叶光明可说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基督徒领袖与布道家。每一场布道会往往吸引数十万人参加;事奉五十年以上,目赌数百万人得救、被圣灵充满、病得医治、从魔鬼的压制中得释放。上个世纪的基督徒领袖中,几乎无人像他一样建立起如此令人信服且带着主恩膏的事工。然而,叶光明自己坦承在八十岁前,每天都与魔鬼的压制交战。在他的事工之下,数百万人得释放,自己却无法从片刻不离的压制中得自由;伹是,单单因着个人大大地经历天父的爱的启示,他一次且永远地得到了释放。在1998年2月份的一份通讯中,他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段经历:
1996年的一次个人经历,彻底颠覆了我对神的认识。某天早上,露丝与我一如往常坐在床上一起祷告,我察觉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我的脚与小腿运行,并且往上移动直到全身剧烈摇动。露丝后来跟我说,当时我的脸变成深红色,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我的头伸过来,想把一个看似黑色无沿帽的东西压在我的头上。


这两股力量相互对抗了一阵子,然后在身休内运行的那股力量战胜了。而那只拿着无沿帽的手被迫离开并且消失。不需任何推理的心理过程,我立刻知道现可以称神为我的天父了。过去五十多年来,我一直使用“我们的父”这个词汇,在教义上对这真理确信无疑,甚至以认识神是我们的父为主题传讲一系列共三篇的信息,可是我在那当下所领受的,是直接且个人的启示。


让我与你分享我对这次经历的解读。我出生于印度,生命的前五年是在那里度过的。二十年之后,我重生得救并受圣灵的洗,却察觉到某些从印度而来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我。我知道那是印度偶像,一直跟随在我生命中试图压制我。这个偶像用一种特定的方法压制我。每早晨醒来,我都有一股黑暗不祥的预感,等待不幸的降临,说不上是什么,就是一种无形的黑暗。这未知的不幸从未发生过,可是不祥的预感每天都存在着。


在我受圣灵的洗之后,不祥预感的势力大大减弱,却从未消失。不过我确实发现,若我定意赞美与敬拜,不祥预感便会消散,但隔天早上总是会回来


叶光明牧师的经验,能够感同身受吗?早晨起床时,有多少次觉得没有家的归属,没有人对自己表达关爱,没有舒适自在,别人的接纳只是条件式的交换,对永恒的平安与安息渐渐失去盼望?有股被压制的感受,带着不祥的预感,觉得大难临头。大多时候,早晨醒来不过是面对又一天痛苦,又一天惧怕,又一天被别人错怪误解,又一天达不到最在乎的人的要求,又一天不确定自己是否撑得过去。

这样的生活,该如何继续下去?知道明天醒来又得与这一切搏斗,该如何继续下去?基督的十字架不是比我们每天争战的黑暗权势更有能力吗?这与救恩无关,而是与经历并明白天父的爱有关。

叶光明继续描述他的经历:

黑色无沿帽被扯掉的那一天,不祥预感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自那天早晨起,称神为父(或我的父亲)对我而言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现在的我与神有实质上的关系,而不仅仅是神学上的位分而巳。我享受在这亲密的关系中大约巳有两年了。

自得救以来,我一直相信若持续尽忠为主,死后必会到天堂,但从未把天堂当作我的家来看待。然而,当那只拿着黑色无沿帽的手被拉开之后,我自然而然地把天堂看作我的家。后来我对露丝说,“我离世的时候,如果你想为我预备墓碑,上面只需要写个字:回家”。


叶光明的经历说明一项事实:知道神是天父,是一回事;深刻且亲密地经历神是天父,又是另一回事。叶光明牧师虽然重生得救,被圣灵充满,大有恩膏,五十年来事奉满有果效,但直到八十岁之前,他仍带着孤儿得心且每天与压制的灵争战。

使徒约翰写的前三封书信中,明确将“知道”与“信”区分开来:“神爱我们的心,我们也知道也信。”(约翰一书四章16节上)在理智上相信神爱我们并不难,但如同叶光明牧师一样,我们可以活一辈子而内心却从未深刻、亲密地经历并知道这样的爱。
不要等“回天家”才回家

就算我们成为基督徒,我们仍可能带着孤儿的心生活——或过世。不幸正是如此。叶光明牧师差一点落入这个光景。若非在1996年八十岁时深切经历天父的爱,很有可能在地上的日子结束之前,仍不曾真实感受到自己时天父家中的儿子。

你不需要等到“回天家”的那天才有回家的经历;你现在就可以进入安息之地、避难所、安全之处。耶稣说: “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约翰福音十章10节下)丰盛的生命,是指在地上得满足的生命与在天上有永恒的生命,而得满足的生命是指以儿子的心代替孤儿的心。


耶稣基督从父而来,复活后回父那里,好让我们也能常在天父的怀抱中。事实上,使徒约翰讲述耶稣是“在父怀里的”(约翰福音一章18节下),这个说法显示出深切的亲密感、和睦与合一。而耶稣在哪里,祂渴望我们也在那里:

“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翰福音十四章2-3节)

因为生命中有圣灵的同在,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这一生经历与天父的亲密感、合一,以及身为儿子的感受。耶稣是在告诉我们,“在爸爸的家中,有个地方为你而留。我正在那里,为你预备好地方。我不会撇下你为孤儿,我必到你这里来,而天父与我必居住在你的里面。”(参约翰福音十四章18-23节)

神是爱;在祂身为父亲的怀抱中拥有为儿为女的安全感,是万物受造的真正意义。天国的一切都关乎爱、喜乐、平安,以及从惧怕、不安、焦虑中得自由。完全的爱是天国的特性,而神完全、无条件、为父的爱,是你每天都可支取的——没有惧怕、焦虑、愤怒、苦毒、受伤感或怨恨。

此时此刻,天父心中有个地方为你而留,在那里,你可以每天听到祂的声音对你说:“你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居住在天父心里,是万物受造的核心。祂的心是我们的安息之地,但是进入那安息之地的人却是少的。为什么?

这不一定与成长的家庭环境有关——无论家庭环境好坏,或父母亲有多么慈爱。你可能成长在非常美好、充满爱的基督徒家庭,却像叶光明牧师一样,生命里的每一天都在与压制争战。单纯因为你在美好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不表示你就不会与孤儿的心挣扎——要不就像无家可归般的活着,要不就像有家可回般的活着。这与你来自充满滋润、体贴、温柔的家庭,或者是来自从不会表达爱的家庭无关。

更重要的是,这与取代你孤儿的心并拥抱儿子身分有关;而除非你这么做,否则会觉得很难住在天父的怀抱中。 在这之前,你首先必须做定你要履行谁的使命——神的使命、你自己的使命,还是某个人的使命。


如果想要从孤儿的灵得释放,请点击“原文阅读”读整本书


原书:《儿子的超自然觉醒》
作者:杰克.福斯特(JackFrost
译者:杨瑞祺、林淑真

点击“阅读原文” 精彩继续哟!


往期精彩回顾
父亲的心转向儿女 儿女的心转向父亲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
【电影恩典】《左耳》:离开孤儿的心,转向天父的爱


推荐链接


便雅悯兴起(bymxq611)

以色列计划(IC-7777777)

雅米(微博及网站 http://ya-mi.org)

爱神阅读(www.aishen36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