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探访犹太人的踪迹

19世纪末,随着中国向西方开放通商口岸,一些犹太人陆续移民到中国上海等地。他们建立学校、医院、俱乐部、公墓、商会、出版物,乃至政治团体,留下众多建筑遗产,对上海成为国际大都市产生了诸多影响。据统计,目前上海现存的犹太遗址和特色建筑多达48处,且很多都仍在使用,一些甚至成为上海的地标性建筑。今天,我们挑选了其中一些,带你了解犹太人在上海的痕迹。





上海衡山马勒别墅饭店

原为“马勒别墅”


陕西南路30号


马勒别墅(英语:Moller Villa),是由英籍犹太人人埃里克·马勒于1927年在原开平大班住宅的基础上扩建的具有北欧风格的花园别墅。占地五千余平方米,花园面积近两千平方米。主建筑为三层斯堪的那维亚式挪威风格建筑,宛如童话世界里的城堡。1941年,为躲避战乱,马勒离开了中国,留下了这栋无法带走的“梦幻城堡”。马勒住宅多历战乱,几经转手,1949年后成为共青团上海团市委办公场所。1989年,马勒住宅被列为上海市一级优秀近代建筑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上海衡山集团入主马勒住宅,改造后的马勒住宅正式更名为“上海衡山马勒别墅饭店”。



上海音乐学院办公楼

 原为“上海犹太俱乐部” 


汾阳路20号


走进上海音乐学院,这里有座红瓦的办公楼,原是“上海犹太人俱乐部”。俱乐部共有两座建筑组成,中间有空中走廊连接。


俱乐部的创始人是俄籍犹太厂商布洛赫,也是俱乐部的终身理事长。俱乐部设有文学小组,每周有“星期四”聚会;长时期内,这里是在沪俄籍犹太人的主要活动场所。二战中,逃亡到上海的两三万犹太难民都将这里当做共同的家园。



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

 原为“圣约翰大学” 


万航渡路1575号


1952年6月,华东政法学院在圣约翰大学旧址成立。圣约翰大学是中国首个全英语授课的大学,有“东方哈佛”和“外交人才养成所”之雅称,培育了林语堂、张爱玲、邹韬奋、顾维钧等一大批各领域知名人士。同时也创下了民国教育的多项第一,尤其是在体育教育上也遥遥领先,校内的体育设施完善,这里还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足球队。


圣约翰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教会大学圣约翰书院,由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在光绪5年(1879年)创办,主教施约瑟出任该书院的首任校长,其父母均系犹太人。在校园内,可看到被史学家和建筑学家称为“约翰式建筑”的圣约翰大学建筑群。2014年,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群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平饭店

 原为“沙逊大厦” 


南京东路20-23号


作为外滩的传奇地标,和平饭店屹立在外滩和南京路交汇处,俯瞰着外滩和黄浦江。它有南楼和北楼两栋历史建筑组成,沙逊大厦就是今日的北楼,为英籍犹太人、当时上海的首富维克多·沙逊所建。沙逊大厦于1929年竣工,包租给集团附属的华懋饭店独立经营。


华懋饭店内各具特色的房间


沙逊大厦有着“远东第一楼”的美誉。在饭店落成以后,名噪上海,以豪华著称,美国的马歇尔将军、司徒雷登校长、鲁迅和宋庆龄会见外国友人卓别林、萧伯纳等都是在此。


1992年,和平饭店作为首家被世界饭店组织列为“世界著名饭店”。至今,总有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来,感受这一著名建筑的豪华氛围。



霍山公园

 原为“斯塔德利公园” 


霍山路118号


美犹联合分配委员会旧址对面就是霍山公园,建于1917年,1944年改称霍山公园。原名为斯塔德利公园,犹太音乐家经常集中在那里休憩、交谈,举行小型音乐会。


1943年2月,日本侵略者以犹太难民“无国籍”为由,设立隔离区,这个公园成了虹口犹太人主要室外休闲和活动的空间。现在园中安放了一座宽1.5米,高2米的犹太难民居住区纪念碑,凝重的黑色花岗石上以中、英、希伯来文详细介绍了当时“犹太隔离区”的具体位置。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原为“摩西会堂” 


长阳路62号


摩西会堂旧址是上海仅存的两座犹太会堂旧址之一,1928年由俄罗斯犹太人修建,二战期间是在沪犹太难民们经常聚会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2004年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在1994年参观时留言感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上海人民卓越无比的人道主义壮举”。2007年3月,虹口区人民政府依据从档案馆发现的原始建筑图纸斥资对其进行了全面修缮。摩西会堂旧址现已恢复为1928年作为犹太会堂时的建筑风貌,内部结构也根据图纸进行了调整,此建筑图纸的复制品现被安置于一楼。



白马咖啡馆


长阳路67号


1939年二战爆发之前,莫斯伯格家族从奥地利维也纳逃亡到上海避难,在当时位于华德路、麦克利克路路口(今长阳路、临潼路路口)处开设了名为“白马”的旅店,包括位于一楼的白马咖啡馆、酒吧等,成为当时犹太难民们日常聚集场所之一。据说“白马”的由来是因为莫斯伯格夫妇喜爱一出名为《白马咖啡馆》轻歌剧,故此才起了这样一个名字,也算是对故乡生活的一种追忆。


现在咖啡馆是依照咖啡馆创始人后代提供的历史照片原貌重建而成,其中包括窗帘的款式、颜色,星形的椅子都是参考原来的模样重现的。



华为全球旗舰店 

 原为“哈同大楼” 


南京东路233-257号


2020年6月,华为在上海的全球最大旗舰店正式开业,落户上海南京东路南京大楼。南京大楼原名“哈同大楼”,哈同是沪上传奇的犹太富豪,他曾出资60万两铺设南京路,打造远东第一商街,了解故事可点击《这个犹太穷小子,打造了繁华的南京路》。


(哈同大楼中)1936年入驻过被誉为“中华丝绸之王”的老介福,2012年美国快时尚品牌Forever 21进驻,当时是该品牌的上海首家旗舰店,也是全球最大旗舰店。遗憾的是,近年来随着快时尚行业陷入瓶颈,众多品牌纷纷倒闭,Forever 21也在2019年退出中国市场。“铁打的南京路,流水的旗舰店。从传统中华丝绸到美国快时尚再到民族科技品牌,哈同大楼百年来的变化就像一面镜子,映射了中外品牌时代变迁中的机遇和挑战。”(来源:《阅读南京路》,乔争月)



慈安里大楼


南京东路98-114号


慈安里大楼修建于1906年,也是哈同的产业之一。它的设计者是英国爱尔德公司,外观是法国文艺复兴式风格。哈同的妻子俪蕤号慈淑老人,因此基本上南京路上“慈”字打头的房产,如慈淑大楼(今东海大楼)、慈裕里、慈庆里、慈顺里、慈丰里、慈永里等,都是哈同的产业。


慈安里大楼最初是百货店福利公司的建筑,福利公司是上海第一家百货公司,也是近代上海最大的一家外资百货公司。1955年后,福利百货停业,这座建筑的上层部分被改建为民宅。1997年,慈安里大楼被列入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红房子西菜馆

 原为“罗威饭店” 


淮海中路845号


红房子西菜馆(Red House Restaurant)原名罗威饭店、喜乐意, 由意大利犹太裔路易·罗威(LOUIS ROVERE)于1935年创始于霞飞路,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法式西餐馆之一,沪上流传的“吃西菜到红房子”就是指它。


但由于1941年日军进入法租界,作为犹太人的老板被关进拘留营,直到1945获释在亚尔培路(现陕西南路)重操旧业,经营西菜,并取名“喜乐意”(CHEZ LOUIS)。所以历史上的“红房子”其实原本在陕西南路,后来才搬到淮海中路。


20世纪50年代初,上海人刘瑞甫以2000元钱盘进“喜乐意”。在京剧大师、也是餐馆常客梅兰芳的建议下,于1956年注册登记时正式定名为“红房子西菜馆”。周恩来、邓小平、陈毅年轻时在法国留过学,都曾品尝红房子的法式西菜,对其大加赞赏:“菜的法国风味很浓,很好,很好。”1960年,周总理在外事活动中多次向外宾介绍:“吃西菜,上海有一家红房子西菜馆。”



参考:澎湃新闻,上海档案馆


投稿: [email protected]
 联系[email protected]
转载: 请在相应文章下方留言公众号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