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聊国内黑人的生存现状


在中国有一处地方,以前被戏称为黑皮肤的耶路撒冷。


这里,你可以随处见到头顶货物平稳走路的安哥拉妇女、在街边穆斯林餐馆大块朵颐的尼日利亚男子、公交站旁身背红白蓝胶袋的乌干达宝妈,和手提几大袋批发内衣满载而归的刚果商人.......



这里是羊城小北,也是非洲梦的开始。


对许多非洲商人来说,羊城最中心的地标不是广州塔,也不是五羊石像,而是宝汉直街的登峰宾馆。不在宾馆门口拍照打卡竖拇指、不沿着小北路买点纪念品,说点蹩脚中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来过中国。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这里面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导致远在万里的非洲商人可以放弃山珍野味和酋长荣耀,跋山涉水来到神秘东方。


一切始于1997年,那场亚洲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直接重创了整个东南亚,也让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展露,市场份额迅速扩张,「世界工厂」名扬海外。


而广东,作为出口导向性制造业的主阵地,不仅是内地打工人的天堂,也是非洲商客在华淘金的起点。


起初,是阿拉伯人先发现的商机,他们把中国衣物、小商品、原材料等运到非洲大陆做零售,反响还挺好,赚得很欢乐。


接着,一些非洲中产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高利润商机。 加上来华的商务签证门槛不高,说一句「来做生意」就是他们的通行密码。


第一批在广州经商的黑人,年龄普遍在40岁左右,有的从非洲直飞过来,有的原本在东南亚做点小生意,做不下去了也跑来中国寻找新机会。


他们齐聚登峰村,凭借八国口语和灵活的经商头脑,在广州这片蓝海做得风生水起。


这里面的利润有多大?


体量大的非洲老哥,自己承包货仓,建立成熟的货运链后,一年赚个几百万不成问题;体量小的非洲小新,找几个老乡一起拼集装箱,或者自己人肉带货,零售倒卖商品,一次也能赚个几万。


从1995年到2002年,非洲从中国的进口数额翻了接近4倍,中国商品渗透到非洲板块,餐具、领带、假发、箱包......随处可见made in China。



那时候的流行语是:在肯尼亚,除了阳光,所有东西都是中国制造。


这让更多家境清贫的非洲人看到了财富密码,想借着红利改变命运,只要智商不滑坡,赚钱总比亏钱多。


但问题来了,一个普通的非洲黑人,没有护照和签证,也没有外来商务邀请函,他是怎么来到中国的?


很简单,过去只要交2000美元,黑中介会帮他们一条龙搞定。随着需求暴涨,邀请函很快供不应求,最热的时候一张价格能炒到三千美元。


反正有钱出钱,没钱砸锅卖铁也要凑齐机票和中介费,他们浩浩荡荡踏上前往中国的淘金旅途,做着发财梦。


然而来到中国后,才发现赚钱果然比做梦难,缺乏经验的非洲商人往往会被现实上一课。


由于文化差异,非洲人买东西喜欢大砍价,面对中国商家,他们习惯性地搬出这一套,100元的东西他们一张口就想砍到二三十。


有些商家懒得和他们废话,直接就拒绝了;有些觉得语言沟通障碍,很难掰扯清楚,但又不想错过生意,便满嘴答应下来,背地里发的是价格低廉的劣等品。


拿到心仪的成交价后,非洲人美滋滋回家了,直到收货时发现货不对版,大骂中国人奸诈,不讲武德,害自己上当受骗。


为了防止上述情况发生,有些黑人留了个心眼,会在广州耐心等到装货为止。但交货工期有长短,有些长的,等着等着就过了签证有效期,随时因为非法滞留而面临遣返。


一旦被遣返,商家也不用发货了,天涯海角彼此不再联系。


总之,初来乍到,诸事不顺。


华灯初上,登峰宾馆门口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居住在越秀的黑人都喜欢来这里玩Hiphop,交流心得。


那条口口相传的贸易路线,就是以这样的联谊方式传开。



循着这条经典路线,他们坐上280路公车,就能在广大商贸城、白云皮具城和广州火车站附近辗转,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被本地商家坑惨了后,经验老道的黑人不再沉迷于讨价还价,而是摸清市场行情,找到最合适的档口,凭借最简单的英语单词「how much,no,this money,many,OK......」


伴随着飞快的计算机摁键声,完成一次次交易。


善于经营的非洲人,甚至在天秀大厦占领半壁江山,建立他们的黑皮肤商业帝国。



这样一看,非洲人在广州经商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也算渐入佳境,站稳了脚跟。


可现实是,黑人始终无法融入当地生活,跟本地居民的隔阂与矛盾得不到解决。这些年来,中文舆论环境对黑人并不友好,不仅仅因为偏见,还有许多现实问题。


一方面,审美偏好和文化、思维、习惯上的差异,造成误会与矛盾。


例如,许多黑人对肤色问题特别敏感,很容易因为一些词汇而联想到种族歧视,这也是大张伟不敢来广州的原因。


他们会抱怨出租车司机不尊重他们,随意拒载,但司机是站在经济角度考虑,搭一次黑人乘客会使车内留下特别的浓香水味,是否要为了这一单而影响接下来几小时的收入,值得深思。


别说出租车了,哪怕在地铁里,只要和黑人在同一个车厢,古龙香水味就跑不了,反正我自己是受够了。


另一方面,是「黑人村」的问题,市容市貌极差,卫生条件堪忧。


再加上一些恶劣事件,例如当街示威、殴打执法人员、聚众违法.......彻底让公众对这一群体失去包容,厌恶也是理所应当……不仅仅是广州,全国各地城市的黑人聚集处都如此。


黑人运毒贩毒一直让中国海关头疼,有些黑人会发展家庭式贩毒,一旦定居就能用人脉发展贩毒网络,从运送到销售都有完善环节。


疫情期间,就有一名确诊阳性的尼日利亚籍男子,在医院殴打女护士,被怀疑是毒瘾发作。


三非黑人不用多说,自然是违法犯罪的主力军,抢劫、诈骗、贩毒......这些写在刑法里的「暴利赚钱手段」,都有一定涉猎。


2009年,有一个叫「自由斗士」的黑恶势力在广州成立,由黑人创办,组织内部不仅拥有清晰的章程制度,还有明确的层级和职责分工,甚至配有专门的牧师和财务审计。


他们每年举行年会,派发带有统一标志的制服、帽子、橡胶手环等等。


前几年还算低调,他们的目标对象是所有外籍户,不管白人黑人,使用武器胁迫,强制收取入会费;后来,他们通过暴利手段替委托人追收债务,从中抽取分成;或者抢劫勒索,藏毒贩毒.......


由于行事嚣张,做法凶狠,这个组织的名声很快就震慑整个外籍圈,短短几年就发展壮大,再野的老手都要让他们三分。


也因为行事高调,2015年警方展开抓捕,出动近百名警力将这个犯罪团伙一窝端,缴获大量毒品和武器,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


之后,强力打击三非黑人成为统一意见。


广州究竟还有多少黑人?


互联网一直流传着30万的传说,甚至有50万,而且还产生一些争议话题:广州路上随处可见黑人;90%的广州黑人都是三非;很多中国女人嫁给了黑人,广州每年至少有200个中非混血儿出生......这些话题底下,有许多激烈的民族情绪和歧视言论。


这是不客观的。


实际上,广州官方不止一次辟过谣,30万黑人不存在,就算加上所有外籍人员,也凑不齐30万这个庞大数字。


30万,很可能是起源于某年的广州口岸非洲人入境人次,而人次不同于人数。


在广州,每年都会举办春秋两季广交会,这时候的外籍人数会达到全年最高。而那些出差旅游的,或者多次往返的非洲「倒爷」,并不会在中国境内过久停留。


因此拿30万人次作为常住广州的数据,并不严谨。


根据广州公安出入境部门近几年公布的数据,全市在住的外籍人员一直都在10万以内,常住(居住半年以上)是在5万,其中非洲籍人员,所占的比例为18%,也就是1万人不到。


可能有人质疑官方在瞒报数据,说还有90%的三非黑人没有被公布,这种论调经不起推敲。


官方的统计口径确实很难做到精确,比如有些外籍人员不清楚中国的入境管理条例,没有到当地派出所登记,出机场后就直接消失不见,这些不稳定因素都会对统计数据造成一定影响。


结合麦高登、李志刚等学者的深度田野调查数据,真实的广州黑人数量与官方给到的差距并不大,差值在1万人以内,不会有几十倍的差距。


放眼望去,全国各地都差不多,只是有时候,一些地区在宣传的时候存在抽风现象,饱受质疑,比如像下面这种海报(自己悄悄删了):



还有某地区的形象宣传,短短几十秒一共只出现三个小孩,一个白,一个黑,剩下的黄皮肤还模糊化处理,都没有聚焦露脸:



官方宣传口径上的纰漏我就不多举例了,请宣传人员多上点心吧。


疫情来了这么多轮,各城市防控普查核酸,里里外外梳理了许多遍,能留下来的都是比较正规的黑人,要么留学要么做生意。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他们的身份曾经合法,却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签证过期,非法滞留了下来,哪怕被遣返,他们又能重新办理签证,以合法身份来中国苟一段时间。


以前有不少培训机构为了体现自己的高大上,对三非外籍人员睁只眼闭只眼,甚至提供场所庇护,只要不上街就很稳妥。


去年6月,广州公安局出台了举报三非外国人奖励政策,举报奖金按人头算,一个200元,每起案件上限1万元,真正要治理东躲西藏的三非黑人,还得依靠群众天眼。


也因此,衍生一批职业「猎尼人」,无成本无门槛,宝妈就能上手,只需一部能拍照的手机,每个月勤奋点,收入过万不成问题,已经成了某种财富密码。


具体怎么操作?


首先,举报打当地的派出所电话,或者直接打110就行。


其次,要正确辨别三非黑人,掌握以下几个规律:


第一,三非黑人在长期游击战中,已经摸索出最佳的出行时段,他们一般会选择凌晨、深夜或午间休息时段。


第二,他们不敢坐地铁公车,如果你看到两三个黑人合拼一辆出租车,那么大概率这一车都是非法身份,举报一次,说不定有七八百收入。


第三,如果生活在城中村,某个黑人在你的印象里已经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那大概率是非法居留。


第四,三非黑人喜欢抱团扎堆,包庇掩护,举报一个往往能顺带揪出五六个同党,可能都住在同一层。


第五,看外教资质,没有教师资格证就算非法就业。许多法语黑人会冒充美国人在学校里教英语,顶着一张外国脸蒙混过关。


第六,幼儿园里只要有黑人外教,直接举报,一抓一个准,因为他们肯定没有幼师资质,整日游手好闲,连劈个叉都费劲,根本考不上幼师证。


第七,夜场泡吧的外国街溜子,直接举报。他们不仅三非概率高,还可能从事各种犯罪活动,例如寻衅闹事、偷窃抢劫、吸毒贩毒,迷奸性侵等等。


如何判断黑人有没有吸毒,主要看几点:


看牙齿,正常情况下黑人的牙齿都比较亮白,但吸毒者的牙齿会变黑,还有一定程度的腐蚀;


看气味,吸大麻会有非常重的汗臭味,海洛因是酸臭味,冰毒是金属味。如果你闻到金属味的同时又有股奶香味,那他不仅吸冰毒,还吸麻古,还犹豫什么,举报就行了。


另外,容留三非、帮三非租房子、招聘三非就业都是违法的,不要手软,要罚到他们长记性为止。


三非外籍人员,不仅仅包括黑人,还有各种皮肤的外国人。


总结来看就是,你只要看到一些精神反常,行为逻辑混乱的外国人,反手举报,并拍照留存证据。


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揭发三非人员的奖励活动,这条财富密码不局限于广州。


可以这么说,随着严厉的扫荡整治,全国的三非黑人数量已经明显减少,被抓到了直接遣返,或者羁押在特定场所。


知乎上有一位用户叫@赞比亚飞行员马斯,因为出言不逊和非法滞留,去年被遣返回赞比亚。


今年他又跑来中国,称自己为「中非混血男幼教」,继续在网上发言,说自己是赞比亚酋长:



各种语言侮辱:



在上面的帖子删掉后,又发了一个视频:



接着高举红旗表忠心,都2022年了还玩这种尴尬戏码:



如果他去应聘短视频的MCN机构,做一个搞笑达人出镜,或许还有钱景,可惜他入职了一家培训机构,没满一个月就被举报:



在最心灰意冷的时候,有两名中国女孩主动邀请他去酒吧喝酒,言语里十分暧昧倾慕……


他由衷感叹:我就喜欢你们看不惯我,我却还能留在中国,种族歧视也没用!



后来才知道她们是酒托,中非混血儿不仅掏空全副身家,还被警察抓住了:



4月5日,他留下最后告白:我再也不来中国了。



这是混得比较惨的。


当国内的教培行业被整顿,加上疫情流调严控措施,只有语言天赋的三非黑人生存空间就越来越小,到最后熬不住了跑回非洲。如果能顺带拉一两名中国女子回去,就已经是人生赢家了。


国内的黑人群体同样分等级,除了待遇最差的三非,合法逗留的商人外,就属黑人留学生群体大抵过得还不错。


我翻阅了近几年的新闻,某学校2019届的留学生几乎清一色黑的:



还是同一个学校:



某985知名大学:



某国际教育学院:



某国际教育学院:



校领导慰问在校留学生:



校领导慰问在校留学生:



校领导慰问在校留学生:



以上是互联网被曝出来的合照,涵盖了职业学院、普通二本和985名牌大学,没曝出来的还有多少,谁也不知道。


我十分理解这些大学追求「国际化」和「世界接轨」的积极性,但是清一色的黑皮肤,没有其它肤色人种,是不是有哪里不对劲?


这里面有多少学校是为了扩充「留学生指标」,盲目收留劣质留学生群体,从而骗取财政拨款?


某985师范大学的2021年财政公示里,留学教育支出是2454万元,基础研究是2565万元,科学技术支出是2665万元,支出比例似乎不太妥?



我又想起了那所普通院校,花1900万定向委培,引进23名出口转内销的菲律宾博士,平均每位博士花费84万元……教育财政支出都是这样被浪费掉的。


最后总结一下吧。


1、这几年疫情,在流调严控和群众天眼的帮助下,国内逗留的三非黑人群体已经大大减少,留下来的都是留学生和经商群体;


2、各学校的国际教育学院,为了抢留学生指标,为了抢财政拨款而盲目招引留学生,以次充好,质量堪忧。


针对第一条,依照法律执行清晰明了,但对于第二条仍然很模糊,只能继续曝光,长期维持一个热度,才能做出根本性改变。


欢迎来华建设社会主义的国际友人,拒绝任何洋垃圾,应该是每个人应该有的共识。


ps:

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叫《援助非洲的真相》,是为了告诉大家,援助非洲和打击国内三非乱象,这两者一点都不冲突。


很认真地聊一下房地产